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丹图动态 > 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活动通知|漫步丹东文学:“走读丹东 醉赏红滩”文化之旅

发布时间:2025-08-26  |  浏览:

  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的文脉密码,每一片风景都藏着自然的诗行。在这个充满诗意与活力的季节,我们诚邀您一同踏上“漫步丹东文学,作家带您读丹东”的精彩之旅,深度体验丹东的文化底蕴与自然魅力。本期活动让我们走进作家解晓霞作品《碱蓬馅饺子》,奔赴东港安康村红海滩,在湿地秘境中解锁自然的生态密码,开启一场“文韵+生态”的沉浸式旅程。

一、活动时间

  8月30日(周六)8:30——10:30

二、活动对象

  全体市民

三、活动地点

安康村

  请参与活动的读者于活动当天8:30在丹东市新区体育馆门前集合统一出发。(活动人员自行组队,统计车牌号码,交由组织者入港口报备)

四、作家及选用文献

  解晓霞《碱蓬馅饺子》(发表于《丹东日报》)

五、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

  承办单位:丹东市图书馆(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六、活动内容

  请读者认真阅读通知后所附解晓霞老师作品《碱蓬馅饺子》,对作品具有初步理解和认识后,在8月30日由作者带领读者走进创作实地红海滩,讲述创作理念与创作中的故事并参观红海滩的源头安康村的村史展及海域岸灯塔等地标建筑,听取当地史志编辑者吴秀峰老师讲述当地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七、参与方式

  识别下方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参与接龙报名即可,额满为止。

八、活动要求

  为保证活动效果,活动现场请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保证安全秩序。

九、联系方式

  王老师 3895112

  附

解晓霞文学作品

《碱蓬馅饺子》

  已是五月,路旁的行道树已经绿了,长出了嫩叶,小区里的花也慢慢绽放。

  刮过的风,带着暖意与潮湿。我盼望着,吃一顿家乡的碱蓬馅饺子。

  在东港的苇塘滩上,生长着一种绿色植物,叫碱蓬子,又名盐篙。是苋菜碱蓬属的植物。在有海水滋润的地方,不用人们的关怀,即便是整颗被人掐了尖,旁边枝条上的种子,照样会撒落在地上。第二年,还会发芽,蓬勃生长。大坝旁、水塘边,伴随着芦苇,在海边茂盛着。当碱蓬子成片的时候,苇塘里的秋天,便形成了红色。人们称其为红海滩,远远望去十分壮观。

  当时物资还不丰富,苇塘里的碱蓬子,就是春天伴随着芦苇最早绿满眼帘的地方,到苇塘里捋碱蓬子,回家包饺子或包子吃,这是当地每个家庭都欢喜做的事情。

  儿时吃碱蓬馅饺子,那是一种奢侈,如今再吃,则是一种思念。

  记得多年前,妈妈还年轻,我提前打电话,让她给我包一锅碱蓬馅包子。

  农村烧柴的大锅里,包子贴在锅边,妈妈把蒸好的包子装了整整一个泡沫箱。她做小客车,把包子送到我单位,同事们吃着带有乡土气息的包子,有种莫名的亲切感。

  有一年春天,是个休息日,我让妹妹踩好点,看哪里碱蓬子多,便带着同事去,我们打算自己捋碱蓬子带回去。

  中午回到妈妈家,她用妹妹事先捋好的碱蓬子,为我们包了顿饺子,那味道十分难忘。

  近些年,我常让妹妹帮我从老家捋些碱蓬子,或是就近买一些。如果不是休息天,便让妹妹用返程车给我捎来。

  拿回碱蓬子后,我会挑出其中的硬枝与杂草,然后用水焯一下,再包饺子或者是包子。若是一顿吃不了,就放冰箱里冻上,改日再包,再吃,怎么也吃不够。

  那年在凤城工作,我特意带去了家乡的碱蓬子,为大家包了顿饺子。对吃惯山野菜的本地人来说,他们都感到稀奇,因为这是海边生长的食材,鲜味是独有的。

  我学着妈妈的样子,调馅时在碱蓬中放些肉、韭菜、海螺,然后和盐面。与同事一起擀饺子皮,包饺子,一边煮,一边吃,那饺子的鲜美,弥漫在人们的言谈与夸赞之中。

  我是东港人,说话偶尔有“海蛎子味”,这似乎更加缩短了与家乡的距离。如今,海滩的面积在缩小,能捋碱蓬子的地方也在减少,碱蓬子已成为海滩上的稀罕物。所以,当我在市场上看到有卖碱蓬子的,便是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家乡,看到了亲情。

  又是新的一年,我跟住在老家的妹妹说,等今年碱蓬子下来,再帮我捋一些或者买一些带过来。

  妹妹说等苇子发芽了,碱蓬子长出来了,她就帮我捋。我盼望着,等待着……

版权所有 丹东市图书馆    辽ICP备10202233号-1